赵堡镇位于河南省西北边缘的温县东部,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相邻,地处黄河下游之滨,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据史料记载,赵堡镇为国封时期赵国的边境,南有黄河古泗水渡口,北依太行山脉,西有孟州王屋山,东临华北平原,是古代兵家必争的交通要塞。矗立在牛角川中心的清风岭上,先有晋墓,后有赵堡镇墓。高20余米,土质黄白相间,古时墓上曾有军事防御哨所,这里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方圆百里的商业中心。此墓后来被毁。
相传元明战争时期,朱元璋曾三次血洗怀庆(温县原属怀庆府管辖),因此这里曾一度人口稀少,田地贫瘠。据家庙记载,原有人口全部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从山西洪洞迁入,至今已繁衍二十余代。由于当时天下大乱,迁入者为了生存和自卫,便练就了武术拳法,拳名繁多,后人已不能一一记下。
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山西阳城人王宗岳一行二人经泗水到郑州,渡过黄河查办事务,从太行山经过赵堡镇,黄昏时分入住赵堡客栈。二人见这里有人练拳,便在客栈里议论纷纷。王宗岳在交谈中说,穿紫色花布衫的人,天赋不错。这事被客栈老板知道了,穿紫色花布衫的人正是蒋发,便告诉了他。蒋发闻言,知道必有高手,便赶紧和店主一起去客栈拜见客人。王宗岳正在出差,起初不肯接受蒋发的请求,在蒋发和店主苦苦哀求之下,他才答应收蒋发为徒。第二天,王宗岳便出发,将师父送到了全番水渡。临走前,他们相约某日再来此地,带蒋发回山西传授武术。时间到了,蒋发便去泗水渡迎接师父,果然碰见了归来的王宗岳。由此可见王师傅的德行和信实,蒋发便把师傅接回家中,稍加安排后,便跟随师傅去了山西阳城。

蒋发在师父王宗岳家学武七年,尊师如父,深受王宗岳的喜爱,教给他武当张三丰太极拳及各种动作、要领。蒋发日夜苦学,终于成为太极拳高手。蒋发学成后,回到了赵堡。从此,太极拳在赵堡流传,一代代后继有人,日渐壮大。此太极拳风格独特,老少皆宜、弱者强者均可练习,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主要在赵堡村传承,所以被后人尊称为赵堡太极拳。
主要传承路径是蒋发传给邢喜怀,张楚臣,陈敬伯,张宗禹,张彦,陈清平等人,一代代秘密传承,从未离开过村落。至第十代师傅郑悟清、郑伯英、侯春秀才,此拳才传至西安等地,现该拳已广泛流传于国内及海外。该拳流传至今,仍系统地保留了祖师张三丰所创的三合一拳架、推手、徒手搏击的特点。拳法源于自然之道,以柔克刚的结论,轻柔、灵活、柔韧的原则和练拳方法。历代几百年而流传下来的功理和功法,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经师傅口口相传、身教相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