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意味着大自然开始进入了“秋季模式”。《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从四季阴阳消长变化而论,此时自然界气化运动由“化”转为“收”的阶段,阳气逐渐下降,阴气渐重。
但此时盛夏余热未消,加之受三伏天之“末伏”影响,可能温度不降反高,甚至会出现“秋老虎”。
值此特殊时期,养生应该注意哪些内容?
初秋“四穴位”
立秋始,人体之气开始收敛,为“冬藏”做准备。按摩或导引不仅能放松身心,更能助气之收敛,防病治病。
古代便有“立春灸气海,立秋灸关元”的说法。以下介绍几种适宜立秋节气按摩的穴位。
1、大椎穴
定位: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按摩方法:可点按、揉搓大椎穴60秒。若体寒,或秋冬易感冒者,可用艾条温灸此穴。
作用:益气壮阳,可预防感冒,改善落枕及颈肩不适。
2、肺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方法:可参考大椎穴的按摩手法,亦可用叩击法。
作用:可舒缓穴位周围的颈项拘急、肩背痛,改善咳嗽、气喘、感冒等肺系疾患。
3、迎香穴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按摩方法:用两手大鱼际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之后点按鼻翼两侧迎香穴20次。早晚各做1~2组。
作用: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迎香穴是治疗各种鼻部疾病的要穴,按摩此穴可祛除面齿风邪,治疗各种颜面疾病。
4、关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按摩方法:用两手中指适当用力按揉此穴,每次按摩5分钟,早晚各1次。
亦可用摩腹法:双手叠加,按于关元穴所在区域,轻柔、顺时针打圈按摩。
作用:培元固本、回阳固脱、收敛阳气,适用于体质虚弱、腰背酸痛、活动后容易出汗的人。
注意:需要提醒的是,身体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处于妊娠状态者,一定要咨询专业医师后,在其指导下自我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