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意味着大自然开始进入了“秋季模式”。《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从四季阴阳消长变化而论,此时自然界气化运动由“化”转为“收”的阶段,阳气逐渐下降,阴气渐重。
但此时盛夏余热未消,加之受三伏天之“末伏”影响,可能温度不降反高,甚至会出现“秋老虎”。
值此特殊时期,养生应该注意哪些内容?
初秋养生小技巧
初秋”三菜”
1、茄子炒豇豆
用料:茄子1根,豇豆、蒜片、盐适量。
做法:茄子洗净切条,豇豆洗净切段,加入少量蒜片,中和茄子的偏寒之性,炒熟后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茄子味苦,归脾、胃、大肠经,可祛湿消肿、降“火气”、除秋燥,营养丰富,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豇豆味咸,性平,归脾、胃经,可理中益气、和五脏、止消渴。
2、南瓜丝炒肉
用料:南瓜500克、瘦猪肉200克、盐适量。
做法:南瓜、瘦猪肉洗净切丝,先煸炒肉丝,再加入南瓜丝,炒熟后调味即可。
功效:
南瓜味甘,归脾、胃经,可补中益气、清热解毒,还可改善“秋燥”“秋乏”的症状。
3、鲫鱼车龙汤
用料:鲫鱼1条,生姜5片,车前子15克,五指毛桃(《中华本草》以“五爪龙”为正名收载)15克,植物油、葱花、香菜、盐适量。
做法:将鲫鱼洗净,除去内脏鱼鳞,背部打花刀,用植物油将鲫鱼稍微煎一下,加水后放入五指毛桃、车前子、生姜片,炖至汤如奶色,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味,酌加葱花、香菜即可食用。
功效:
鲫鱼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利湿、消肿利水之效。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有利水通阳、温肺等功效。
五指毛桃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煲汤后有淡淡的椰奶香气。
车前子味甘,性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