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流传太极拳有大架、小架各式不等,更有从众式太极拳架中取出单独动作组合套路和加进高难度腾空竞技动作,随着技能演化及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太极拳术也在适应当今流行趋势而做出相应变化,太极拳创始的本意是为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增加功夫的技术,过去称之为内家拳法,是武者外用内养之法。

内在功夫的稳定和充实,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外在的作用,形体的功能取绝于肌体增强素质的本领。

随着文明的认知,在社会进化中人们对生理功能逐渐了解,拳架动作也随认知更加符合身体经络疏通和筋骨建设需要,使之真正成为卫生之法,从而为人类健康做出卓越的贡献,把从功夫中体悟提炼出来的有效方法,再还原到生活中为健康服务,成为自卫防身体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太极拳是武修者通过体悟生命进化保护人类自身健康及提升的卓越贡献创造。

通过太极文化与拳的动作形式,达到内文外武,实现文武双修强身健体目的,是运用经络和内部器官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原理,以有效的动作达到自卫防身功能,起到保养护卫作用,是武者体悟的智慧认知。

一、消熵除患

减熵是消除身体系统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

补漏、还原、筑基是修炼的基本法则,补漏是将通过动作表达出的缺陷,在内修中称之为除熵,其消熵是对动作中的僵硬、别扭、不顺、虚弱空衰进行断舍离,从遗传和成长中积累影响活泼一气的问题进行消熵,通过柔和松缓运动改善为良,达到排除隐患,得到安神、健体的基本保证。

去除缺点就是保命,增强素质可以续命,这是最朴素的认知行为。

二、疏通身体系统

还原是通过松柔舒缓除熵之后,达到生命系统恢复如常,系统通顺无滞,从而有知肌体架构组合原理,进行以经脉为系统的有效贯穿疏通修行。

由身到手,由内而外通过疏张肺经增加有氧量,使胸腺保持弹性,由内而外疏通心脉到小指,由胁而手打开肝经、由脚而手侧流线疏通胆经、转裆开胯增强腹腺蠕动和使腹腺弹性保持,到腿撑腰到肩强肾健骨等等,通过对系统的贯穿到对上下、左右、前后不足的认识,发现系统渠道中互联的缺失、退化和堵占,经连联和匹配平衡,形成互联稳固。

明道后,知道自己的疏通要靠自己去做,自己的缺陷要靠自己去消除,自己的内湿要靠自己去排除,自己的巩固要靠自己去加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不能依靠别人。有维道之明,有排除问题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懂得不积累问题的存在就是安康的保证。

三、内搭建设

系统是人体的筋脉,筋脉顺序由内而外分布全体,纵横竖平,动作随升合开降屈伸对其薄弱和相互无助及退化功能进行神气意有意识联系,调控上下、左右、前后互应关系,使其意识紧凑增加血氧浓度和肌肉纤维充沛,达到缜密,缜密来自于互助才能结合,而结才能实,就是筑基。

武术中的通臂、通背就是提升后再力的加强,胳膊的劲没有大腿的力大,而大腿的力不如腰力大,全身共力劲道就可以厚重,手是身体的代表,离开后再力的给力支持,就难以发挥相互之间作用,相互之间统一就是劲,总须完整一气是太极拳修行的目标。

肌体缺失,支体会在无故中出现各种不缺失,生命进化中缺失和衰竭退化及阻碍会影响系统有序运通和分配,不仅要补漏还要并联平衡,自我调控有意相连。

两臂相通在锁骨与大臂的贯穿,上下相连在侧腰肌的加强,当不断进阶加强,就会带来相应稳定的力量,当一方加强,另一个弱就会自动显现,由弱而强不断修行,重阳就会不断新生。

缺失会造成系统障碍,不断建设巩固是缔造安全的保证。

由内到外,由根到梢疏通经脉,懂得身手相连、根梢相通、完整无缺的道理,符合肌肉若一,混元一气之理。

修炼中通过系统感知筋骨气血的作用,从中发现不足而去建设,这些不足需要通过内健匹配连联、内搭互联、完整一气,比如气沉脚下疏通中脉,无知无感处就是需要观修处,把遍布全身从无感修到有识就是修无漏,自我修炼就是日常修行。

内搭、匹配互联是默识搓摩的自我修行,当感观觉知互力并联为一,形成多能共集,就是八卦互应、九九归一的太极修行。

不断的铸就,是感知力对身体不断的虚实之处的认识发现,虚实分的清,有实就有虚,炼虚合道就会更加巩固,从发现中进阶,“发现不足是最大的意义。”使身体的分离性、表象性、无明性在系统认知中达到有规顺序一体,达到全身充满力量。这种不断建设巩固的修行就是道修,维道离缺失渐远,就可延寿,缺失阻碍越多就离衰竭越近。

    四、意遍全身

    重意不重气,意识与智慧及灵魂相通,人身体不再增长时,只有增长灵魂的光芒和身体通彻的感知力,感知力在佛教称为观或觉,世间的一切发生和创造都源于觉观,觉观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事物的长久性。

    生命的基础是气、水、光三原素,有遍布气的感知,有云布全体毛孔开窍的能力,有光感一体通透有知的本领,对自己知而知之,慈悲心分明。

    形意相合是太极阴阳匹配的机制,当你进入了以经脉为系统的修行,系统的建设需要消熵、匹配、连联、贯穿、云布、内搭、建设、巩固,这些问题接连而来,系统工程的建设离开互助的方法就难以达到系统通畅,没有建设与巩固基础的修行,对生命安全保证没有价值取向,而建设巩固是从一点一滴自我认知做起的,故有小而精,小而巧,小而能之说。从小做起,杜绝缺陷,防卫也是以弱制强,从不当处而当的下手功夫。

    当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从有感觉到可以硬起来就是有劲了的时候,就理解了有劲的地方是精神与血氧充沛的作用,也就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互助和八卦互应的含意。

    系统的感知是生物电或脉传导的感知,脉冲的认知是神经系统功能灵敏的作用,一动无有不动之感是一体通透的表现,生命之光的内见感知,就应了那一句“周身透空,无形无象”的形容。当身体有了内观通透之感,就明白了大道希音。

    把修行放在拳脚功夫上,只重技法很难入内。

    五、无极而太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多能共集

    希音无量,大道希音。环宇中有百分之九十的暗物质是不可见的,人可见只有百分之十,修行是从百分之十的感受到百分之百的感知就是对身体十分全面的修行,当懂得了生命是一个巨大的互联体系,修无漏,从发现问题是最大的意义开始建设,就可得到真自在。

    太极拳修行从松柔舒缓到轻灵如风,从有系统到百搭内建到内光通透,智慧管理,再到对筋骨气血的重新认知是一个颠倒颠的修行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团建重新认知和修行的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再到主宰筋骨气血和劲力及每一块肌肉是不给力的认识,是明心见性的见微精细修行过程,神明可机动在先,感觉在前,是显微而知的功夫。

    你不翻过山是看不见河的,你观望山只对鸡感兴趣,那怕鸡是瞬间而过,被你记录是因你只有鸡的概念而没有山川水木的概念。学习同样的课本,别人可以考上大学,而你考不上是认知层次修为不够深刻,寻找武当不能只在拳脚用功上寻找,对灵魂的、系统的、增强内质的自防贡献,远远也可以大过外用的贡献,只是重内不重外,重意不重气内修的贤言被经营利益者领偏了。

    区分内外家之别在于,内家拳更注重里子,而外家拳注重面子,内家拳以生命的质量和寿命检验,而外家拳以实战拳勇胜负衡量,内外家功用上没有区别,从表现形式上内家拳更注重功夫上身,而外家拳重点在拳脚功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