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武术渊源流长。在中国古代称武术为武勇或武艺,又称做技击。因为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所以近百年来,武术又称为国术或国技。在中国的武术中,包括拳术及兵杖两种。“拳术者:徒手之操练,兵杖者,器械之运用”。本文仅介绍拳术的流派。
武术起源于远古时代,传说从黄帝时期就将武术用于战争了,如《史记·乐书》上说的:“蚩尤氏·····与黄帝斗”。又如《列子·黄帝》里也曾记载过这方面的情况。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战争的需要,使中国当时在武术方面也相应的得到发展。就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武术界人才辈出,并且从过去的单纯实践,形成了初步的理论,如《庄子·说剑篇》中所记载的“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的论述。
在武术的流派中,总的归纳起来,民间以少林与武当作为两个大的发源宗地,同时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派别。内家拳以内功(所谓现在的气功)为基础,尚柔劲用时多以静待动,后发制人。外家拳以踢桩打袋等硬功夫作为拳术的其础 尚刚劲 用时多主攻击,先发制人。
少林与武当
「拳出少林,剑出武当」这句话常常被人提到,少林寺的武技最早出名在唐朝初年,据说有十三位武僧在一次战争中救了秦王李世民,之后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自此少林寺以武功闻名于天下,少林拳之特色是讲究拳禅一体,神形一片,硬打快攻,齐进齐步,事实上少林寺的武术是兴衰不断的交替著,许多战乱中一些武术名家入少林寺出家,彼此不断的交流学习,少林寺的武功种类众多是有民间的武术不断的加入并与丰富之,可以说是「天下武功入少林,而非天下功夫出少林」在明朝时著名将军俞大猷,有一次经过少林寺时观看少林寺的武术大感失望,于是重新指导与训练少林寺的僧人武术。近年来重新整理与推展,目前少林寺附近武风甚为盛行,武馆学校有数百间之多。
俗称内家拳为武当派。源于湖北五不山。自张三丰祖师承上启下开创以来,代有名贤,其精妙入微之丹功武技早已被武术界所推崇,并被广大人民所喜爱。在武当山道教中以“真武玄武派”为核心;而后又分支出若干较有影响的支派,如“龙门派”、“自然派”、“清微派”、“乾坤门”、“太乙门”、“混元派”等。而传入民间后则分为南北两大派及若干分支。南派以松溪派为正宗,北派以太极门为核心,而通背门也是北派的重要代表。由此以丰富玄妙的体系而形成中国武术一大名宗。民间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等这些拳法大都推崇武当山为尊。
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分别
ㄧ般认为最早有内外家分别的说法来自黄宗羲所写的「王征南墓志铭」其中所言〞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用力打人的是外家,以静制动的是内家,且依文章内的分法所谓的外家是指少林拳,内家指张三丰所传授下来王征南学习的拳术,由于一般认为张三丰势创太极拳,所以有人认为文章中所指的内家拳是指太极拳,但是目前四川有一派拳法叫做〞内家拳〞他们认为他们才是「王征南墓志铭」文章所说的〞内家〞。
依照《宁波府志.张松溪传》云︰「内家则松溪所传为正,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厄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尤善。其搏人必以其穴」。可以了解到这里所指的内家拳是以防守为主,以点穴为技法,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头昏眼花了,到底什么是内家拳?什么是外家拳呢?
按照现下一般的说法 「内家拳」注重巧劲,以静制动并且注中呼吸与人体能量~气的训练,ㄧ般常见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鹤拳可以作为代表, 「外家拳」注重攻击,强调肌肉的训练,拳术强调刚建有力,八极拳,少林拳,太祖拳、等为代表。
其实这一种分法已经很难严格的区别内家拳或是外家拳,譬如说螳螂拳要外练铁砂掌,内练三回九转功罗汉功,又称三回九转还阳功,因为几乎中国功夫都注重〞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讲究的是内外兼修,在多年的武术交流攻防技巧也都注重攻防并重,因此用内外家来别武术的种类不够严谨也难以有明确的区别。
结语︰
也许面对这么多种武术,不知道如何选择,其实可以先看看自己喜欢的拳术,是跳来跳去的武功,还是刚猛有力的拳架;自己的时间能不能配合,如果是早上五、六点能不能起得来,还是晚上时间较好配合;再跟教课的老师聊一聊,看看老师的教学理念是不是可以接受,是一板一眼的严格还是喜欢轻松自在的教学;自己再去试上几堂课,看看自己在马步、弓步的基本桩步训练时,自己是不是可以享受那种汗水流畅的情境,在劈腿拉筋时能感受那种痛快,这是有其必要性,所谓练功不刻苦纸上画老虎,当然只讲求健康就不需要要求这么多。
当然学习武术不用来打架惹事、欺负弱小,但是想要学到能自保也是要下功夫,不过既然练了 最好能努力下功夫好好的学习,尽量把防身技巧也学会,防身技巧就像灭火器ㄧ样最好是备而不用。武术的练习重视自我审视,也就是自我的观察,譬如在蹲马步的时候要自我检查姿势是否正确,膝盖有没有超出脚尖,重心是否有摆正,肩膀是否有放松,如果有镜子更好,在这些做完这些检视之后,在从头检查自己肌肉的感觉如何?是紧张还是放松,再从头、颈、肩、胸、腰、胯、手、腿一层一层做检查,去感受身体的觉受,在一切都矫正之后,要去注意自己的呼吸,感受吸进来的空气进入鼻腔,进入胸腔,腹腔与盆腔的配合,这是在练桩步时的基础要求,在练习套路时除此之外可以去感受身体与空气接触的感受,感受空气的流动,在练武术时更要能去发觉自己的念头,每ㄧ个动作的念头,由观身进而观心,这样练起武术就不会只是一个单纯的肢体运动,练习武术来就会更有趣了。
其实想要把武术练好,除了努力下功夫之外,还要多多充实自己,多阅读有关武术史、生理解剖、中医经络与身心灵有关的哲学等书籍,这不仅是学生需要的,一位武术教师自己更是要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此外品德得修养也很重要,如果学武术只是增加自己的暴戾之气、图个逞凶斗狠,那不仅对自己没好处也对家人朋友增加负担,武术是要求德术兼修的,如果有了以上的理念,相信可以很快乐的悠游在武术的美好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