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按太阳,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外眼角)中间向后约1寸处的凹陷中。用两手中指端旋转按揉两侧太阳穴,先顺时针转,后逆时针转,各10-15次。具有清神醒脑的作用,可以防治头痛头晕、眼花及视力下降。
2,点睛明,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内眼角)旁0.1寸。两手食指指端分别点压双睛明穴,共20次左右。具有养睛明目的作用,可以防治近视眼、视疲劳。
3,摩中脘,
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肚脐眼上4横指的位置)。将双手搓热,重叠放在中脘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摩,再逆时针方向按摩,各30次。中脘穴位于人体正中,为连接上下的枢纽,常按此穴,具有调整胃肠道功能的作用。
4,揉肩井,
肩井穴位于大椎穴(低头时,颈部脊柱最凸起的骨突下的凹陷中)与肩峰(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外侧的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以双手全掌交替按揉双肩,以拇、食、中三指拿捏肩井,每日20-30次。具有防止肩周炎、颈椎病的作用。
5,擦涌泉,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处(足趾屈曲时的凹陷处),先将两手互相搓热,再用左手掌擦右足涌泉穴,右手掌擦左足涌泉穴,可反复揉搓30-50次,以足心感觉发热为度。此法适宜在临睡前或醒后进行。若在操作前以温水泡脚再实施,则效果更佳。常按此穴具有温肾健脑、调肝健脾、安眠、改善血液循环、健步的功效,可强身健体,也可防治失眠心悸、头晕耳鸣等症。
6,点环跳,环跳穴位于股骨大转子(站立位屈伸腿时,大腿和髋骨连接处活动的地方)高点与骶管裂孔(脊柱最下端的凹陷处)连线的外1/3处。以左右手拇指指端点压环跳穴20次,可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能防治坐骨神经痛、下肢活动不利、腰膝酸软等症。
7,揉丹田,丹田穴位于肚脐下3寸(4横指)处。将双手搓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在丹田穴处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按揉50-60次。常行此法有固两肾、改善胃肠功能、祛病健体的作用。
8,擦劳宫 ,劳宫穴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先将两手搓热,以一手的食指、中指搓另一只手的手背、手心,从指根向指尖,五指依次一遍,再用一手掌搓另一手掌的手背、手心,双手交替进行,最后将两手的劳宫穴搓热。每日常行此法,可起到养心安神、调和内脏、活血润肤等功效。
9,擦肾俞,
肾俞穴位于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平常扎皮带的位置和腰椎交叉处,向上约4指的地方向外约1指处,左右各一个)。先将双手搓热,再以手掌上下来回推拿肾俞穴50-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此法可于睡前或醒后进行,也可日常休息时操作。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每日按摩腰部可以强身壮腰,防治肾虚腰痛、风湿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患。
10,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4横指)处,正坐位取穴。本穴有治疗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中风瘫痪,下肢肿痛,癫狂等疾病。长期按揉,可促进消化系统功能,为强身健体的主要穴位。
特别提醒:
推拿按摩时应思想集中,心平气和,全身放松。注意推拿先轻后重,轻重适宜,力度过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力度过大容易疲劳,且易损伤皮肤。推拿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逐渐增加。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推拿养生常用部位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