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手法的操作运动规则,针灸手法主要有:提插法、捻转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以及震颤法等。

1.提插法

在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进行上提下插的操作。要求操作时的幅度和频率保持一致,通常持续3~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60~90次。确保针体保持垂直,并且力度分布均匀。

2.捻转法

当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进行向前向后的捻转动作。要求捻转的角度、频率和力度都保持均匀,这样的操作有助于减少局部的疼痛和滞针现象,通常的频率为每分钟90次。

3.循法

这是一种在留针时,顺着经络循行的路径进行轻度按揉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催气。

4.弹法

在留针时,通过手指轻轻地弹动针尾,使针体产生震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催气和行气。

5.刮法

当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使用一个手的拇指和食指抵住针尾,然后用另一个手去刮动针柄。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催气、行气和守气。

6.摇法

当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轻轻地摇动针柄。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加强针感或者促进针感的传导。

7.飞法

在针刺没有产生得气感时,手持针柄并进行细细的捻磨操作,每次捻磨后都稍微放松一下,这种一捻一放的动作类似于飞鸟的动作。飞法主要用于催气、行气和加强针感。

8.震颤法

当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通过小幅度地进行提插和捻转操作,使针体产生震颤。